0

你的購物車是空的

展覽│茶 · 覺 方隅一現

0 回應 | LeeWendy 發佈
     茶 · 覺 | 方 隅 一 現   由五名工藝藝術家聯展,主題為「日常光景」,用金工、布、陶瓷、壓克力、複合媒材等材質,結合茶道,創作出似乎平凡,卻又不那麼日常的茶覺道具,覺出不經意中我們所忽略的浮光掠影,是錯視,是恍惚,是疊影,是敏銳,是大千萬物中任何角落的幽微......有如泡茶般,每分每秒的味覺變化,在不同的條件下,舞出的〈一期一會〉。一起來用藝術家的眼睛發現他們所見的茶世界吧!       藝術家│婉婉、蘇健霖、方姿涵、李偵綾、莊惠琳 展覽時間│2017/9/23-2017/10/15 地點│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四段553巷46弄15號1樓 三徑就荒
閱讀更多... →

鳳凰單欉,你不能不認識!

0 回應 | ChienVicky 發佈
喝茶重香的茶友,對於鳳凰單叢的奇香想必是難以忘懷。然而許多人卻對她複雜的名稱感到一頭霧水。因此~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究竟何謂鳳凰單叢吧!     鳳凰單欉與安溪鐵觀音、武夷岩茶並列中國烏龍茶系三大名茶。傳說中鳳凰單欉的起源是在宋帝南逃路經鳳凰山時,一時口渴難耐,侍從們便採了一種尖如鳥嘴的樹葉,烹煮成茶,宋帝飲後生津解渴,並對它的奇香驚為天人,後人便開始廣為栽種,故稱宋種。然而,宋代結束於西元1279年,最古老的宋種單欉樹齡不過六百年,這傳說固然為鳳凰單欉增添了一抹魅力,正確性卻有待商榷。 鳳凰單欉產於廣東省潮安縣鳳凰山脈,其中又以烏棟山所產的品質最佳。烏棟山海拔約1200公尺,終年雲霧繚繞,濕度高,日夜溫差大,年均溫在20℃左右,土壤肥沃深厚,富含有機物質及微量元素,這樣的地理環境提高甘甜的醣類物質,抑制了苦澀的茶多酚,亦造就了鳳凰單欉高揚的香氣及獨特蜜韻。 有人問,鳳凰單欉就是鳳凰水仙嗎?它究竟是茶品名稱的統稱,或者真的得是單株採製,定義究竟為何呢? 其實,鳳凰單欉可指樹種、茶種、也可以指等級。 以樹種而論,鳳凰單欉確實是在鳳凰水仙樹種的基礎上挑選培育出來的優良品種,加上鳳凰單欉茶樹為喬木或半喬木,單株體型龐大,產量也大,鳳凰茶區又多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製茶,造就了針對個別茶樹做品質區分、單株採製的可行性,久而久之,「鳳凰單欉」便從「鳳凰水仙」中區隔出來,成為特定品種。 而就茶種來說,鳳凰單欉也可以指在鳳凰茶區以鳳凰單欉樹種、根據特定製程完成後的商品名統稱; 另外,在鳳凰茶區,大家習慣將鳳凰茶的等級分為單欉、浪菜及水仙,因此若說鳳凰單欉,是一種特定等級也沒錯。 鳳凰單欉一般採製時間依照茶樹品種,從農曆正月到立夏為止。茶菁需採摘不老不嫩的對口葉,一牙二三葉。製作需經過曬青、晾青、做青、殺青、揉捻及烘焙,每個環節規範繁複而嚴謹,製好後最好能放置15天待其退火後再飲用,某些香型到了當年底會有返春回香的現象,滋味更佳。 下期我們將分享鳳凰單叢的各種香型和沖泡建議喔!敬請期待!   For those who are mostly attracted by the aroma of tea, Feng Huang Dan Cong (Feng Huang Single Cluster) is the most unforgettable one if you have tried. Sometimes it can be confusing for the wide variety of names. Let’s have a look at what exactly is Feng Huang Dan Cong today! Feng Huang Dan Cong, together with Tie Guan Yin from An Xi and Wu Yi Cliff tea from Fu Jian, are the three most famous and classical Oolong in China. Popular legend says when the...
閱讀更多... →

耽慢的藝術 – 敦睦窯

0 回應 | Vicky Chien 發佈
敦睦窯 林敦睦 x 邵淑芬   敦睦窯是林敦睦老師夫婦共同經營的茶具品牌。敦睦窯的每一件茶器皆是美術出身的林老師親自設計監工,再由習茶多年的夫人邵淑芬從茶人需求出發,仔細試用、給予微調的建議。   林老師早年從事古董買賣,因而與邵老師結緣。在一次因緣際會之下,收購了一只天青釉胭脂斑的鈞窯海碗,愛不釋手,一聽這只海碗來自江西景德鎮,便親自造訪,也意外開啟了瓷器事業,算是回歸了學生時代的本行。   品牌成立之初,窯址位於景德鎮,取名「玩物尚置」,意指要為每個珍愛的物件找到適恰的位置;2009年遷址到德化後,便根據林老師的本名,將品牌改為「敦睦窯」。基於林老師對古物的喜愛和品味,初期作品多為稍微大型的鈞窯、龍泉窯花器、擺件。由於習茶,邵老師便提議何不燒製茶器?然而龍泉窯釉料厚重,就喝茶而言不夠輕薄順手,於是林老師便靈機一動想到了釉中彩技法,也成為第一位將釉中彩應用於茶器的藝術家。「釉中彩」指的是將彩繪顏料夾在兩層透明釉當中。由於顏料彩度愈高,含鉛量亦愈高,若是包夾在兩層透明釉料中,便可以免除毒素接觸食物唇舌的疑慮,又能保有色彩的鮮活。釉中彩需要三次繁複的燒製程序,素胚燒製成型後,先上透明釉高溫燒成白胎,接著彩繪,繪好後噴上透明釉,再經高溫燒製才是成品。當中每一步驟只要落了一絲窯灰,稍有一點變形,都得打為次品,無形成本相當高。  「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罄」是敦睦窯對每件作品的基本要求,崇尚宋元清逸雅緻畫風的林老師,講究構圖比例留白精準、筆觸靈動鮮活、設色鮮美卻不俗豔。剛到景德鎮時,光是改正畫工們畫面愈畫愈滿的習慣,便花了許多時間溝通。敦睦窯的特色,除了融合古韻與新意,更重視茶人們使用的順手度,每件器物的比例、重量、出湯角度都經過細細思量。工筆花卉各個獨一無二,杯底、壺壁上散落的點點落花、葉片都饒富旨趣,令人愛不釋手。除此之外,敦睦窯茶具釉脂瑩潤,除了具有瓷器最大的優勢,能忠實展現各種茶種的風味特色外,更有非常好的聚香效果!   DuenMu Kiln Lin Duen-mu x Shao Shu-fen DuenMu Kiln is a tea ware brand established by a lovely couple Lin Duen-mu and Shao Shu-fen. Every art pieces of DuenMu Kiln were designed and supervised by Master Lin, who was majored in fine art. Later on tested by Mrs. Lin, based on her many years of tea learning experience.   Master Lin worked as an antique dealer in the early years, and that was how he met Mrs. Lin. Once in an antique hunting, they found a beautiful Jun...
閱讀更多... →

永不安定的安定 – 大謙

0 回應 | Vicky Chien 發佈
「噓!你聽陶器剛出窯時發出的聲音!是新生兒哇哇的哭聲,而我是爸爸。」 小郭滑開手機,播放著某次出窯時錄下的驚喜,是極高溫的釉面接觸到冷空氣後所產生細微開片的聲響,滿桌的器皿因著不同形制、大小,發出高低錯落、音樂盒一般的叮噹聲,是擁抱新生的喜悅歡呼。 有人說,茶器是每個人對內心最家常卻最真切的觀照。 這句話或許說出了小郭的心聲。     面對人,小郭話不多,但調皮的眼神下藏著一個跳躍躁動的靈魂,寡言或許只是因為太難及時找到適切的詞句來傳達內心澎湃卻稍縱即逝的生命感悟。 然而面對器物,他卻總有太多想說。「鋼鐵系列」、「善水系列」、「獨角仙系列」…不斷實驗,不斷讓大家驚艷,也因此特定作品產量總是不多。這些系列看似各異其趣,然而認識小郭,便會理解它們正是他心中每個小房間裡不同風景的寫照。 「我有太多想嘗試的東西,這些念頭不斷冒出來和我對話,時間卻是有限的,若是只能燒製市場所需,而不能盡情玩樂,創作之於我就了無意義了…」     小郭的創造力敏捷而奔馳,但或許是習茶的緣故,他作品中的「善水」系列所帶給人的,卻是一種安定的寧靜感。「善水」是小郭作品中相當受茶人們歡迎的系列,溫暖的象牙白釉面肌理分明,點綴著些許或黑或褐的細小斑點,在茶席上現代又富有手感,與老物新器都能搭配。「善水」二字取自「上善若水」,水是安定而動態、純淨而包容的。它可以是夾帶萬千砂石、包容眾生的泊泊溪流,然靜置、蒸發後,它又是那最明淨的本初。  「這看似潔淨的白釉底下,其實是褐色的胚體,經過使用、摩擦,漸漸顯現出奶油色的細點和開片,就是時間的溫度,像人一樣,內在的本質會隨著時間自外在的偽裝中浮現。」小郭說。     正是這樣細膩的性格,讓小郭每次開口,便令人更深刻地被他創作背後的故事感動。每每看到大謙再次推出新的作品,都為小郭開心,透過器皿,他酣暢淋漓地闡述自我,用永不安定的創作動力,藉著各種表徵方式,在內心建構一份平衡而專屬於他的安定。而引頸期盼著自己喜愛品項的我們,就耐心期待吧!  
閱讀更多... →
加入清單
我的清單
加入購物車
我的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