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 「觀自在菩薩法像」、夏之華、柿紅雀鳥來

 

第一次看到「知道了古美術」主理人吳宗翰的作品,是在去年店裡舉辦的古物市集上,當時只要人不多時,他便會拿起毛筆,時而提字,時而畫畫,在折扇上細細勾勒出樹枝,又添上幾朵梅,下筆蒼勁有力,卻也不失柔美,最後提上幾筆作為落款,率性而簡練地就將一幅畫作好了,叫人看得目不轉睛。

 

因緣際會與嶺南派大師學畫

宗翰說,小時候家裡生活過得不錯,父親喜歡看書、收集字畫,也認識了許多書畫家,當時在高雄的家裡,還放了很多文人字畫。小學時,有次父親帶著他到高雄文化中心,欣賞中國畫嶺南派大師,歐豪年與其學生的聯展,其中看到了歐老師畫的一隻猴子,每個部位都細緻入微,毛髮飄逸、栩栩如生,吸引了他的目光,「很像毛會『灰』飛出來一樣。」宗翰的父親用台灣國語如此驚嘆,也因此,他開始認識了嶺南畫派。

 

/牡丹-富貴花開

 

/圓扇 春風迎山雀

 

因父親工作調動,全家搬到台北居住後,有天在一間文具店,遇見同樣是嶺南派大師,也是歐豪年的師兄--黃磊生在店裡,雖然當下不敢打擾,後來還是開口向文具店,詢問了黃老師的電話,並主動致電表明,希望可以跟老師學畫,而老師也應允了。當時,黃老師的學生來自中國各地,大部分都是年紀較長的太太,才17歲的他,是裡頭最年輕的學生。在入門一年之後,他也開始向歐豪年老師學習。

   

/竹林七賢(歐豪年年題簽

 

雖然宗翰十分嚮往藝術工作,卻沒有因此走入藝術界,因為父親擔心藝術家的工作,難以支持生活,建議他先去找份穩定的工作,之後再做打算。後來,他到銀行工作,一做就是十來年,即便如此,他與兩位老師的課幾乎從不間斷,直到後來黃老師過世,也仍繼續與歐老師學習。

 

人生的意外轉折

不過平穩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太久,宗翰的父親在發現罹患肝癌的兩年後,便過世了,沒多久,姪子、母親也接連逝世,「突然覺得家人都不見,整個家都空掉了。」讓他開始省思,應該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雖然當時的工作很穩定,但由於金融從業人員總是長時間處在高壓之下,並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方式,於是便決定辭職。沒多久,得知家裡祖傳的百年老店附近,剛好有個空間出租,當時雖然還不知道要做什麼,就先租下來了。

 

/文獻-帕勒塔奏摺

 

宗翰把一些父親遺留下的藝術收藏品,放進空間裡,剩下一些老郵票,正要拿去牯嶺街賣時,卻看到更多漂亮的郵票,於是又買回來放在空間,自然而然便成了間古董店。十年前,中國因流行茶道具,帶動台灣的古道具市場蓬勃發展,「那時候我去日本買什麼回來,一下就賣光了。」宗翰回想起,那十年間,幾乎都是白天開店,下午沒事就畫畫、寫字,也因此認識了很多人。

 

/文獻-恭王府遊園晚會

 

古物與字畫的交融與新生

某次,朋友帶著宗翰到香港的拍賣會,令他大開眼界,現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愛好者與藝術品,品項從珠寶、古董、家具到汽車,什麼都有,還可以看到許多藝術家的真跡,無論國家、年份、派別,一次拍賣,至少能看到兩千到三千張的字畫,「藝術就是要經過衝擊,看不懂也沒關係,但就是要走出去碰撞。」大量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古董珍寶,讓宗翰腦中的藝術資料庫大幅增長,隨口一聊,就能說出中國或日本在不同朝代,因歷史、當時社會風氣而帶領出的藝術風潮,以及不同藝術家的時代背景、作品特色,而這些也都成了他創作的養分。

 

/瓷盤壺盛-潑墨山水

 

古董花瓶上圖像、青花瓷、屏風上的老虎⋯⋯都成了他創作的元素,「這些既有的圖像,經過個人的情感、主觀判斷的情境營造,就可以成為一種創作,如果只是照抄,它就只是對寫實的一種描繪。」宗翰說,就像自己雖然是啟蒙於嶺南畫派,卻不僅限於它的技法與題材,他喜歡嘗試不同題材,也會臨摹張大千、溥心畬等大師的畫作,久而久之,作品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樣貌。

 

不過在作品的選材上,倒是十分體現嶺南畫派的中心思想:折衷中外,融匯古今,有傳統中國畫裡常見的花鳥、山水,也有日本動畫《鬼滅之刃》的禰豆子、古裝劇《如懿傳》裡的角色,甚或以古樸的書法字寫下流行歌詞或詩句,搭配插畫,融合了古今時空,卻也使作品的意境更鮮明。

 

/ 書法小品|鬼滅之刃-炭次郎

 

相約暮春三月的詩畫茶會

這次邀請他將這些年的創作,以及平日裡收集的古物,帶到三徑就荒來展覽。宗翰引用了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段落「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將展覽取名為「暮春三月」,意在春天之時,舉辦一場文人雅集,一起賞畫、賞古物、品好茶。

 

除了在宣紙上的書法與畫作之外,也有一幅風格鮮明強烈的〈無盡系列〉,是在銀鉑紙上所描繪的山水瀑布,畫裡的山間雲霧蒼茫,岩石在層層地渲染堆疊下,變得立體而氣勢滂薄,在不同的燈光下,還會產生色澤的差異;或是在絹布團扇上,以工筆的方式,細細描繪枝上小鳥豐厚的羽毛,亦以簡單的筆畫,勾勒出葉與枝的形態,看來典雅又生動傳神。

 

/銀箔山水「無盡系列」

 

為了與空間有所呼應,宗翰選了幾款茶道具,像是從日本有著三、四十年歷史的老屏風,正面是他的畫作,背面則是貼上了薄薄的金箔紙,無論正面、反面,都有其獨特的味道;另外也有將瓷器彩繪作成的茶盤,宗翰以墨色渲染的方式,勾勒出花鳥山水的輪廓,將茶壺置於上方,泡起茶來別有一番風味。

 

/清代逸公上款(金鐥)

 

/宜興紫砂廠土豪金黑鐵砂

 

無論是透過何種媒材,觀賞宗翰的字與畫時,總能在其中感受到他的溫暖與細膩,「我追求的並非技法或品質,而是期望能感動人心。」宗翰說,雖然學畫30多年,也是在經歷人生各個階段之後,才能好好地透過創作梳理思緒,無論生活遇到什麼困難,只要能坐下來喝杯茶,慢慢地寫字、畫畫,彷彿心也就跟著安定了。

 

/書法 潛盧

 

/仕女-扇面

 

/柿紅雀鳥來